电动葫芦吊出现钢丝绳打滑怎么处理?
发布时间:
2025-08-20
作者:
来源:
钢丝绳打滑是电动葫芦吊常见故障现象,主要表现为负载提升时钢丝绳与卷筒间出现相对滑动,导致吊装作业不能正常进行。这种现象既影响工作效率又存在安全隐患,需要操作人员掌握正确的判断与处理方法。
打滑问题的核心在于钢丝绳与卷筒间的摩擦力不足。当卷筒绳槽磨损过度时,其凹槽深度变浅,无法有效卡住钢丝绳;若钢丝绳表面沾染油脂或水分,也会显著降低摩擦系数。检查时应重点观察卷筒绳槽的磨损状况,标准绳槽深度应为钢丝绳直径的1.5倍,当磨损量超过钢丝绳直径10%时需更换卷筒。同时检查钢丝绳表面是否存在油污,必要时使用无水乙醇进行清洁处理。
钢丝绳张紧度不足是另一常见诱因。电动葫芦长期使用后,钢丝绳会自然伸长导致松弛。规范的张紧度要求是:当吊钩处于合适位置时,卷筒上至少保留3圈钢丝绳。调整时需通过尾端固定螺栓调节张力,操作前务必切断电源并确认制动器处于锁止状态。对于双卷筒结构,需确保两侧钢丝绳张力均衡,偏差不应超过5%。
制动系统故障可能引发连带性打滑。当电机刹车片磨损或制动弹簧失效时,负载下放过程中会出现意外滑动,这种滑动可能被误判为钢丝绳打滑。诊断时应空载测试制动性能:将吊钩提升1米后停机,观察2分钟内是否出现下滑。若存在下滑现象,需优先检修制动器,更换磨损的摩擦片或调整弹簧压力。
日常预防措施能显著降低故障率。建议每季度检查一次绳槽磨损状况,每月测量钢丝绳直径变化(磨损量超过公称直径7%应更换)。操作环境存在粉尘或腐蚀性物质时,应缩短润滑周期至两周一次,使用专用钢丝绳润滑脂而非普通机油。存放时应保持钢丝绳自然舒展状态,避免扭结造成结构性损伤。
出现打滑现象时的应急处理流程为:立即停止作业并将负载降至安全平面→切断电源并悬挂警示牌→检查钢丝绳表面状态与卷筒磨损→测试制动系统性能→根据诊断结果进行针对性维修。若发现卷筒绳槽呈阶梯状磨损或钢丝绳出现断丝,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部件更换,禁止带病运行。
推荐新闻
2025-08-20
2025-08-11
2025-08-04